“長期以來,煤炭行業履責不輟,社會責任能力和表現持續提升?!敝袊禾抗I協會日前發布的《煤炭行業社會責任藍皮書(2022)》(以下簡稱藍皮書)顯示,近年來,煤炭行業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,在能源保供、科技創新、綠色發展、安全生產、環境治理等方面承擔了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。尤其是2021年,煤炭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“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”囑托,“硬核”推進保供穩價,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;扎實做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文章,履責創新呈現諸多亮點。在日前召開的2022年煤炭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上,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梁嘉琨等為自2012年起通過行業平臺連續發布社會責任報告的5家企業和發布敬業者頒發紀念獎杯。
◆科技支撐,安全高效保供有底氣
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及消費國,2021年,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%,煤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60%以上。煤炭能否安全高效穩定供應,對于保障我國能源安全至關重要。
“新中國成立72年來,我國累計生產煤炭960多億噸,這是幾代煤炭人承擔的最光榮的社會責任?!敝袊禾抗I協會副會長孫守仁在2022年煤炭行業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發布會上表示,2021年,全國核增煤炭產能3億噸左右,高質量完成了重要時段、重要節點和重點區域煤炭保供任務,彰顯了新時期煤炭人的責任擔當。
保供“戰場”上,能源央企強化使命擔當,“頂梁柱”作用凸顯。截至2021年底,中央企業有42處煤礦列入應急保供名單、核增產能9400萬噸/年左右。
增產保供關鍵期,安全底線必須守住。2021年,面對大疫大災、礦產品價格高位運行、保供任務重的復雜嚴峻形勢,煤炭行業首次在第四季度沒有發生重特大事故,全國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降至0.044,同比下降24%。
安全高效保供的背后,是智能化等先進技術和裝備的有力支撐。藍皮書指出,在新時代的挑戰下,煤炭行業以煤礦智能化建設為引領,深入推動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區塊鏈、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與煤炭產業深度融合、向煤炭生產經營各環節延伸。
截至2021年底,煤炭行業已建成一批智能化示范煤礦,建成800多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,多種類型煤礦機器人在煤礦井下示范應用。2021年,大型煤炭企業采煤機械化程度提高到98.95%、研發投入強度達2%左右;37項國家標準、109項行業標準發布實施,一大批發展亟需的團體標準確立。
◆立足國情,綠色低碳轉型路更寬
藍皮書指出,近年來,出于能源轉型的考慮,我國煤炭行業進入“重點發展優質產能,逐漸淘汰劣質產能”的階段。2021年,973處安全高效煤礦原煤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60%以上。
中國煤炭工業協會行業協調部處長唐秀銀在解讀藍皮書時指出,隨著能源結構轉型需求越發迫切,我國頂層設計中煤炭行業發展的指導方向亦轉向清潔化和智能化。煤炭行業在承擔兜底保障重任的同時,積極落實“雙碳”目標任務,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。2021年,我國煤制油、煤(甲醇)制烯烴、煤制氣、煤(合成氣)制乙二醇產能分別達到931萬噸/年、1672萬噸/年、61.25億立方米/年、675萬噸/年。
產業發展要“綠”,礦區發展更要“綠”。隨著《關于“十四五”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意見》《推進資源型地區高質量發展“十四五”實施方案》等一系列政策出臺,老礦區轉型發展頂層設計更加清晰,轉型實踐碩果累累。
各地煤炭企業積極推廣充填開采等綠色開發技術,礦區循環經濟穩步發展。2021年,全國原煤入洗率達71.7%;礦井水綜合利用率、煤矸石綜合利用處置率、土地復墾率分別達到79%、73%、57.5%;煤矸石及低熱值煤綜合利用發電裝機達4300萬千瓦。
(來源:中國煤炭報)